降后不走,主动劝降后人,这是开始时谁也没想到的。
赵默成命之前投降的高山兵先行返乡,而以新降的高山兵为前导,对他们说:“等进入下一城池,你们也就可以各自回家了。”
他的亲民工作做得太好,以至于后来还没到城下,守城的高山兵远远望见赵军的旗帜就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准备投降了。
有守城将领见高山降兵打头阵,想率兵攻击,哪知手下的士兵全不听他指挥。
等到赵军兵临城下时,众人把守城将领五花大绑押到赵默成马前,一时间军士们欢声雷动。
大家将仅余不多的粮食拿出来,进攻的和投降的士兵们亲如一家地和睦聚餐,之后各奔西东。就这样,自鸡鸣关破,不到一个月,赵军就攻到了云府城下。
云府城西部不足百里就是秦族的土地了,南部则是罕无人迹的绵延高山。
云府城依山而建,固若金汤。
这也是高山王乌孙越为何选这么偏远的地方建都的原因。背三面一,易守难攻。
赵军在云府城下停下了脚步。
茗华知道,赵默成又开始新的谋划了。这人没有八成的把握不会轻易出兵,别说兵力略逊,就算兵力远过于敌方,将军大人也要用计谋为上。
茗华觉得赵默成是个心理学的天才,他善待降兵收军心,收获了大好局面,手中兵力越打越多,他却越来越谨慎。
他本性善良,打仗是为了长久的和平,让人民安居乐业。如果在现代,一定能得个诺贝尔□□,获奖感言就是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他把这种理念传递到每名士兵的心中,所以大家都是带着希望而战,辛苦却阳光。
故而在远入高山腹地后,居然仍有军粮的支持。有归家的降兵,有善良的高山百姓。
思想宣传就是强大啊!
茗华一直在找机会谢谢赵默成,这个人救了她好几次了,最初是她不领情,后来认为理所应当。
直到这一次赵默成高烧又醉酒,茗华终于良心发现了,可是赵默成一直忙于攻城拔寨,茗华一方面安顿粮草,一方面还得看着乌云开心,良机难求。
茗华知道,这谢谢一旦错过了,再开口就更难了。
算了,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犹豫什么,直接去吧。
茗华来到中军大帐外,只听到里面有个激动的声音,是曲盛。
曲盛说云府的西南有座古城,已废弃多年,但其紧邻氻水,高于云府。如引氻水入枯城,水满城溃,云府不攻自破。
好毒的计啊,确实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云府,可是城中无辜百姓呢,茗华忍不住就要掀帘入帐了,必须阻止他们!
在手即将触帘的一刹那,茗华听到一个沉静的声音道:“不可,水攻云府,城中妇孺弱小来不及逃逸,伤亡太大。不啻于滥杀无辜,现在我军与高山余部兵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可与一战。”
“那将军还在犹豫什么?”
“决战,我未有一丝一毫犹豫,只是想如何能够减小伤亡。”那个沉静的声音无比坚定淡然。
“将军切莫妇人之仁。”认同多于无奈。
“默成谢曲兄提点。”诚恳而无犹疑。
那氻水源自高山南部偏西的高峰,蜿蜒东去,山势陡峻,若依曲盛水淹之计,确为上策。然而赵默成选择攻城,明摆着吃力不讨好,茗华却从心里认同。
将者仁心,无辜之幸。
打到现在,伏击战,间谍战,降兵战茗华都见过了,虽然取胜效果一致,但对于史书的记载……
如果让茗华去记录这一段她亲身参与的战争,恐怕她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吧,因此对于正面的交锋对决茗华居然隐隐地期待着,果然历经战火心理变态。
茗华矛盾地盼望着赵默成能够有载入史册的一战。
云府内不知何人为将,这点让赵默成很郁闷,这是对阵高山后头一次。已经将间谍使用到无孔不入的他觉得这很不寻常。
所以赵默成下令驻扎于云府城外四十里,一面派人夜射传单入城,一面观察云府的动静及民心的向背。
云府毫无动静,探听到的消息也不包括守将的名字。莫非是高山王乌孙越亲自出马了?
终于入城的传单发挥作用了。
传单有云:凡是自动来降的敌兵,一律回乡安置;愿降的可在见到云府城外高台上燃起烽火时,也举烽火回应。如见烽火而不回应者,就表示是敌党,那么攻城后格杀勿论,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将做为将士的奖赏。
这消息被几经封锁后不胫而走,从开始的星星点点,到后来的火光照天,几百里内一片火海。云府的守将得知大势已去,但仍率领余众拼死固守。
赵默成知道这些剩下的才是真正肯于云府共存亡的,因而并不因其人数的骤少而轻敌。
而郭缠虎一见敌我双方的兵力已经渐拉开差距,自己明显占优,越来越沉不住气了。
赵默成派他叫阵诱敌,叮嘱他只扰不战,使高山兵穷于应付,不得休息即可,等到敌兵稍有惰怠的间隙,立刻以奇兵袭击,大胜而回。
上次袭粮被抢了功的郭缠虎,一出营就把军令扔在了脑后。居然与高山骑兵正面交锋,对方倚地形之势,大破赵军。
郭缠虎狼狈地逃回大营,自悔不已,向赵默成请罚。
事已至此,士气刚损,不能再罚大将。
不及半日,“我军先以弱兵诱敌,等敌军疲惫气衰,再
喜欢休妻难离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