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安逸清朗的声音甫一出现,就如铿锵相击的刀剑之声,连成一片,浸入所有人的心底。顿时,那巨龙躁动的身体一静。在场所有人也都呆了一呆。
他们自然可以听出这就是“清心咒”,但又清楚的发现,这与他们所念的又大为不同。
不仅仅是音域上的变化!
若说他们自己所“念”的“清心咒”拗口、僵硬的话,安逸现在却是阴阳顿挫的在“唱”。
时而如刀斧相交,慷锵有力;时而如娟娟流水,细语呢喃;时而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时而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时而清澈悦耳,叮叮咚咚,珠圆玉润;时而响遏行云,悠悠扬扬,娓娓动听。一似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流进心底;又似惊涛骇浪般洪亮钟鼓,震耳欲聋。
每一个音阶扣入在场所有人的心中,就像敲动了心灵,之后又以一种安静祥和之意,让众人心灵宁静、通透,无思无识。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安逸现在自然不是“唱歌”,但也并非是单一的“朗读”。
他现在所用的并非是后世的普通话,而是根根本本的“古语发音”。
古语发音与现代发音大为不同,讲究的是“平、上、去、入”四种音阶。用来读诗词歌赋。无需配曲。便自带韵律之美。
诗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上去入”是汉语平仄的基础,是传承千年的宝贵语言财富。只有“平上去入”,才是汉语真正的四声。至于后世普通话的四声,完全是重新规定的,不论是在朗读诗、词面前,都缺少了一种韵律之美。完全就相当于渣渣。
而眼下这《清静经》也是根据古语中平、仄、韵、律编排而成,自然是古语才能读出其中韵味。
像戈德里克、保罗等“外国人”,一副卷舌,自然很难领会到这中华传统语言的精髓。
但他们不懂,却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欣赏。
安逸一开口发出的那种珠圆玉润、字正腔圆的感觉不是作假的,让人一听之下就忍不住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最正确的读法,那种一唱三叹、简单质朴的发音方式,就好像直接把话语送入人的心底,牢牢的扎根在心底。使人们不由自主的就心平气和。
尤其是随着唱念声开始,仅凭一人。这四周安静祥和的气氛就比他们几十人还要高上几十倍,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包括保罗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禁心中一震:究竟是谁能够有如此的能力?
他们蓦然回首,望向声音传来之处:却见已经回复本来面貌并现身的安逸缥缈而来。
口中吟啸,漫步徐行,一举一动皆潇洒;一袭青衫,一路绝尘,竹杖芒鞋轻胜马;春风料峭,穿林打叶,冷冷清光月相迎;遗世独行,向来萧瑟,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就像一个遗世而的佳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从山坡上缓缓走来,透着一股悠然出世的潇洒。
微风吹拂,衣袂飘飘,长发飞扬。
尤其是那一袭青衫,如一捧清流,冲刷世间一切的邪恶与不平,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泠泠清音,如涓涓细流,让众人内心一片安宁。
他们不再考虑眼前走来之人是谁,不再考虑眼前走来之人有何目的。
他们放下了戒心,放下了戒备,放下了一切,放空了心灵。
只为听这一曲如同世外之音的清净。
只为听这如低语呢喃、刀剑慷锵的真经。
没有人想打扰,没有人再开口。
他们就如虔诚的教徒放下了一切,等安逸念完它。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随着经言继续,安逸一步一步走到巨龙身边。
此时的巨龙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暴躁,两只眼静清亮有神,目光炯炯的看着安逸。
它呼吸平稳,气息悠长。
高贵的头颅不知何时已不自觉的低下。
几乎贴到地面。
仿佛为了要表示尊重。
安逸站在它的面前,嘴角含笑,面容平静。
轻微的鼻息吹在他的身上,吹起烈烈衣衫。
悠扬、潇洒,淡笑轻唱:
喜欢重生修道者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