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故人
上个月,一个辽国商人病死在了岛上,宋人给商贾料理后事,负责继续照顾他的生意,帮他寻找货品买家,将不容易保存的货品换成钱财,然后将财产妥善封存。
等到商人的儿子来到岛上接父亲棺木回乡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宋人将商贾留下的财物,尽数交还给了商贾的儿子。
那些钱财放在皇宋银行里边,竟然还生出了利息!扣除了代管费用之后,商贾的儿子还因为自家父亲的这批货物赚了一大笔。
这样的桩桩件件,在大宋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时间,獐子岛和鹿岛,在诸国商人中口碑,简直就是遍地黄金的热土。
因此当蔡卞和邵伯温来到獐子岛上的时候,被这里热火朝天的贸易集市,宽阔整洁的马路,街道两边豪华的住宅和商铺,身着绫罗绸缎浑身珠光宝气的豪商巨贾,震惊的目瞪口呆。
獐子岛的海港和海关,是巨大的石头城堡,高高的灯塔比开封的铁塔还要粗实。
海岛山坡是一片禁区,那里是军事要塞,低矮的堡垒上一个个窗口对着海湾,海湾内,还停泊这数艘大小不一的武装纵帆船。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小汴京城!”蔡卞发出由衷的感慨:“南海路的湄洲,蕴州,冶州,交州,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邵伯温笑道:“听说比这里还要繁华。”
蔡卞对张散拱手:“节度使为大宋开辟的几处利源,让大宋岁入增加了起码三成,此功不亚于国公开拓南海。”
张散抠了抠脑门:“不敢与少爷比肩,我做这些,其实也是听从了他的指使。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行商利市,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弄着弄着,就弄成现在这般模样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金悌得了三千甲胄兵器,这回朝廷肯定要大力嘉奖,早都心满意足,对张散拱手道:“两个岛可真是一年一大变样啊。要不,大家都去我府上坐坐?”
蔡卞惊讶:“哟?金大使在獐子岛上还有产业?”
金悌赔笑道:“我家本就是海商,长期跑大宋明州的,大王当年寻找能前往大宋投递贡表的国人,便找到了我家,这才有了一番际遇因由。”
“獐子岛出入都方便,离我家乡,高丽第二大城西京也不远,因此干脆就在岛上置办了一处产业,当时不过花了五十贯舶来钱而已,现在啊,托大宋的福,价值翻了快百倍了!”
邵伯温闻言,对金悌打趣道:“那今天可得让大使好好做回东道,这简直是财运亨通啊!”
才说到这里,大宋海关掌事迎了过来,对众人连连躬身:“下官拜见蔡学士,邵先生。”
几人见过礼,蔡卞问道:“看你眼熟,你是原领内东门司张中官吧?。”
“哎哟学士还记得我。”那中年的中官赶紧拱手:“下官正是张士良。替陛下传过几次旨意到翰林,难为学士还记得。”
蔡卞问道:“怎么不在太后身边伺候了?”
张士良陪笑道:“交卸内东门差遣之后,下官一直助太后料理慈善基金,以及内库诸事。这不陛下说下官勉强算明白些经济,便打发过来主持海关事务了吗?”
北宋到现在为止,对宦官的压制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熙宁年间,赵顼就曾对宰执大臣说过:“方今宦者数已多,而隶前省官又入内侍。绝人之世,仁政所不取。且独不可用三班使臣代其职事乎!”
三班使臣系京师看管府库,殿门,皇城的低级武官。当时的宰相是吴充,当即表示:“此诚盛德事,臣等敢不奉行!”
而赵顼口中的多是多少呢?是指仁宗朝的时候,宦官达到了一百八十人。
而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宦官人数是多少呢?熟悉三国的应该知道,东汉末年,袁绍率军进宫,“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干余人”,刨除“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这一部分,宦官人数至少也在千人以上。
唐代宦官人数,据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唐中宗时,已达三千余人,其中超授品级以上员外官者千余人。
到唐玄宗时期,宦官“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光有官秩的宦官,就约为中宗时的三倍。
穆宗时,“高品白身之数,四千六百一十八人。”若按唐中宗时的比例估算的话,唐朝后期宦官恐怕得超过万人之数。
明代更夸张,崇祯时期总有七万到十万。
清代康熙皇帝口口声声要吸取明代的教训,还曾经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教育臣下,后来乾隆秉承爷爷的教训,命令宦官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自己也以身作则,将宦官人数控制在了——两千六百零五人。
而吴充见赵顼一百八十人都嫌多,于是将宦官人数压缩到了一百人左右。
因此蔡卞对张士良,基本上已经是非常礼貌了,笑道:“中使倒是捡着一个肥差。”
张士良连称不敢:“都是为陛下效力。”
邵伯温对獐子港的营造和山上的要塞很感兴趣,看风水也是他的长项,连连点头:“看这格局,张中使还是营造高人啊……”
张士良连连摆手:“下官哪里有这本事儿,这是四通营造李待制的手笔。”
这话反倒让邵伯温听得一愣:“四通营造何时有了待制?”
张士良讶异道:“李擎李大师啊,邵先生与四通颇有渊源,应该认识才对啊?”
“咦?还真是没听说过……
喜欢苏厨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