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英达何等精明,听出元涛口气有所松动,便知对方应该是被在自己说动了,当下赶紧趁热打铁道:“戴某要是能多了元掌柜这样的兄弟,高兴还来不及,能有什么不便?元掌柜若不嫌弃,在下这便叫人去准备香烛和三牲祭品,看看日子合适,当下就把这仪式办了!七大姓各家家主除了马老之外都在戴家庄,正好可以作个见证!”
元涛见戴英达说得认真,甚至要把七大姓全部拉来观礼见证,显然是对此已经考虑周全,不是在开玩笑了。
“既然如此,那在下也恭敬不如从命了!就有劳戴老板代为安排!”元涛也是杀伐果断之人,觉得这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会有好处,也有利于海汉今后对扬州地区施加影响,当即便答应下来。
戴英达闻言大喜,能够办成这件事,在他看来作用丝毫不亚于从舟山请来了金盾。长远来看经营这种人脉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远远不止是为七大姓争取到武力支持而已。
戴英达本来一开始考虑的是联姻,在族中寻个条件好点的年轻女子嫁给元涛,但后来听说元涛早已成家立业,家庭和睦,而且来到戴家庄之后似乎对主人家安排的某些特殊服务也不感兴趣,看起来不像是贪恋女色之人,戴英达便果断放弃了联姻的计划。
到后来戴英达逐渐意识到元涛的才能,索性便决定亲自出马,而这次在元涛的帮助下平安从扬州城撤出,正好就是提出此事的好时机。能够一鼓作气顺利拿下,之前为此所投入的资源也算是有了一项极好的回报。
戴英达当即便传了手下进来,让人去操办相关事务。这事说简单也简单,撮土为香,斩鸡头烧黄纸,说几句同年同月同日生死的义气话就行,但戴英达身份显赫,而且这事并不完全是他们二人之间的私事,了出来,在明知对方目的就是要逼自己现身的情况下,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进城化解此事的任务。
而戴英达这一趟进城的确不太平,在扬州城外经历这场恶斗可谓十分凶险,要是运气差一点,说不定就没法平安回到戴家庄了。戴英达冒着生命危险化解了七大姓的危机,各家的确应该感激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当然这也正是戴英达的一部分目的,在与海汉达成合作之后,他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在七大姓内部的威望,并将徽籍盐商牢牢团结在自己周围。否则另外几家要是将海汉人视作救星,那七大姓很快就会分崩离析,到时候与海汉的合作局面也会变得在海汉官方的角度,对于已经主动寻求合作的扬州盐商要设法加强控制,确保这些盐商的利益与海汉绑定在一起,今后双方的合作关系才能稳固持久。
至于如何绑定,贸易上的合作是一部分,另一部分的确也需要人际关系方面的经营。而舟山由石迪文这么一位与大明地方官员联姻的行政官执掌,那手下人有样学样也就不足为怪了。
石迪文问道:“关于元涛在电文中所提及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姬元青应道:“卑职觉得可先让元掌柜与之结拜,其他的事情不宜操之过急。待有合适的时机,先邀请戴英达来舟山做客,让他自己来确认一下我国的实力。到时候再谈其他的深度合作,想必他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石迪文微微点头道:“百闻不如一见,让他来舟山走一趟,应该就会跟马正平一样,对我国的国力能有更明确的认识!”
马正平这趟来了舟山之后就一直没走了,最近正忙着监工由徽籍盐商共同出资修建的商栈。虽然马正平也持续在将舟山这边的状况通过书信的方式送回扬州,但终究不如让那边的出资人亲自来一趟舟山看得明白。
至于拉盐商到海汉治下投资一事,石迪文倒也不急,他知道这些盐商个顶个的精明,绝不会错过了能赚大钱的机会,但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要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项目才行。马正平待在舟山这段时间除了筹建商栈之外,也在四处考察海汉的各种投资项目,甚至还特地去了象山和石浦,参观考察海汉在当地所建设的盐场。
马正平已经不止一次向主管商业的官员杨运表示希望能出资参与盐场的经营,不过此事因为涉及到海汉的盐业政策,加上马正平的盐商身份比较敏感,石迪文也不能直接拍板,只能再向三亚请示,暂时还没有收到批复。
当然除了盐场之外,包括舟山在内的海汉领地还有相当多的其他投资项目,只是要让扬州盐商安安心心把银子砸进来,还得给他们更多一些时间进行考察。
比较可惜的是舟山行政区治下多以海岛为主,土地资源比较有限,严重缺乏大明商人最喜欢投资的良田和农场。而类似航运、基建之类的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本周期长,对海汉缺乏足够了解的商人一般也不会选这类大项目。因此马正平虽然在舟山已经待了许久,但目前也仅仅只是买了一大块地皮修建商栈,还没有投钱到其他项目当中。
当然等马正平逐步了解海汉的国情之后,必定会在海汉选一些长期项目来投资经营,只是未必是在舟山境内了。所以石迪文也不急于推销,先让盐商在舟山选,实在没有合适的,再向他们推荐海外的其他项目。
至于今后这些盐商会不会入籍海汉,石迪文认为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在海汉的资产足够多了,这些盐商就算自己不动,也一定会安排自己的族人后辈入籍海汉,以更
喜欢1627崛起南海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