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孙淳
张岱等人的完璧书坊一行让他们回味了许久,特别是购回的书籍。孙淳特意要了那部《四洲志》,说是要仔细的研读。
孙淳的家在嘉兴,是嘉兴府府学的学生,但他常年寄寓在吴江,时而住在湖州的乌程县的南浔镇的梅绾居别业。别看他貌不惊人,穿着朴素,学问上也只是“仅五经征文之人”,在很多复社士子心目中地位不高,实际家中颇有资产,而且是社团真正的核心要员。
论及名望,他当然和张溥、张采等人比肩,远不如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四公子”,也比不上黄宗羲。但他确实是社中的骨干人物。复社作为一个以学术为名的政治x社团,是具有一定的组织x的,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大致具有了近代政党的某些特征。如果说张溥、张采是复社的“领袖”,那么复社的“组织部长”正是孙淳。
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只要在文学和政治见解上符合复社理念的,孙淳都会不辞辛苦的或去信或自己亲自前往,劝说其入社。可以说,整个复社的组织活动是由他一手包办下来的。他还直接负责着入社人员的资格审核,对那些申请入社的士子进行审查。而复社成员之间的联络、集会等一系列的事务也几乎全部经过其手。
他在杭州没有自己的别业,而是下榻在张岱的别业之中。用过晚饭,几位朋友又在一起翻看新购来得书籍,就着最好的云南nv儿茶消食,说笑议论了一番。张岱原本就对澳洲事物有兴趣,如今在完璧书坊被赵引弓如此一番的yin*,不禁起了到广州去一趟的念头。
“宗子兄台真要去广里吗?”文怀问道。
“弟早有此愿――倒不是为了澳洲人。听闻广里的风俗异于中原,与江南更是殊途,又有许多海外的奇人异货。弟早想去开开眼界,看个新鲜,再尝尝当地的特se土产。如今又有了澳洲人,当然是愈想去瞧瞧了。”张岱靠在一张榻上,穿着宽松的禅衣,二个不过十四五的殊se丫鬟一个奉茶一个正用纤纤小手剥去柑橘的皮。
“可惜去年的乡试弟没有得中,还得闭men读书。不然弟也想附骥一同前往广里一观呢。”文怀笑着说道。目光在两个丫鬟身上有些游移。
“呵呵,”张岱笑了起来,“潦石兄,去年的乡试,走关节的人听说多得很嘛,你怎么不托人去说说?个几百两银子,何必还要苦苦读这嚼了又嚼成了渣的东西?八股文能考出什么名堂来?”
文怀收起了笑容:“这样的事情,弟是想也不敢想”他接着苦笑道,“倒不是弟矫情,这jiao托关节,第一要有大佬的人情,第二要有白hu的银子。弟两者皆缺,就算卖了田地,没有人居中jiao通,一样徒唤奈何。”
孙淳笑道:“天如这科点了翰林院庶吉士,周阁老又是我们复社和东林力荐的,潦石兄何愁今后没个出身?”
复社的领袖张溥本科得中之后,点了翰林院庶吉士――明清二代,翰林院都是高级官僚的养成所,官品不高,但是政治地位很高,前途不可估量。
“但愿如此。”文怀一脸怀才不遇的落寞表情。孙淳知道文怀当官的心思很重,他家中不过是中人之资,家中并无多少财产,也谈不上才华如何的出众,要不是有着一层和张岱过去旧相识的关系,恐怕根本就挤不进这个圈子来。挤到这个圈子来之后,各种强烈的落差感使得他愈急于当官来改变自己的境遇。
孙淳并不讨厌这样的人,在他看来,起码此人有上进心,愿意做事。这样的人如果能顺利的出仕,加入到中央和地方的官僚阶层中去,就能不断的扩大复社的影响力,进而在实务上推进复社的政治主张。
他默默的考虑下,要不要把他列入下一次南京乡试的中举推荐名单?此事孙淳当然不能做主,但是他有很大的言权。
孙淳回到自己的房间,让书童加点了一盏灯过来,马上磨墨铺纸,写了一封给张溥的信。信中原原本本的提到了这次会面。包括他对澳洲人的书籍和他们的学问的一些看法。
江南的士林,总得来说对澳洲人的体会还很浅薄――那些远道而来的稀少的澳洲货固然轰动一时,但是澳洲人到底是什么样,他们在琼州一带干什么等等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非常模糊的概念。尽管朝廷军队在琼州吃了一个大败仗和澳洲人入寇广州附近的消息隐隐约约的已经传开了,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没听说有大股的澳洲军队在活动,也没说有哪一座州县失陷了。比起即将进入尾声的奢安之1uan带给江南士林的影响还要小。对于某些消息灵通的人来说,澳洲人和郑芝龙或者红人似乎是一类人物。
复社尽管是以江南士子为主的政治团体,毕竟也还包含了全国各地的士子。孙淳通过这个遍及全国的网络,实际上还充当着复社的情报头子。
南浔是太湖以南等地生丝的重要集散地,商业贸易十分达,孙淳通过自己掌握的商业关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情报收集和消息传送系统。通过商人们的定期书信往来,他掌握着许多地方的民生、官场、舆论和匪情。因而又被社中人称为“孙铺司”。对广东方面的情况,他比其他人了解得要多一些。
原来的广州南海县举人,今年net闱刚刚中了进士的刘士斗一贯与复社友善,长期以来和张溥等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澳洲人在广州城外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在琼州的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