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熙三年三月,崤山居士齐远恒,因不愿好友卫衍无端为他的婚事,欠下皇帝恩情,呕心沥血数月后,向皇帝进献了一份长达数百页的陈表,以此作为皇帝成全他和红玉姑娘婚事的谢礼。
在这份陈表中,齐远恒洋洋洒洒倚马万言,对民生河工军政等等国事发表了他个人的意见,这些意见有些言之有物颇有新意,有些则是在炒前人的冷饭,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条“广纳民智”的建议。
景帝收到这份陈表后,并没有因齐远恒在开头写了些,诸如此后恩义两清之类的言论而生气,而是仔细披阅后,着中书门下参议,随后又命人誊写了几份分发给朝中数位重臣,再将这个“广纳民智”的建议提交朝臣讨论,朝堂上顿时为此事炸开了锅。
景朝的官僚体系,基本沿袭前朝,同时也继承了前朝民不议政的传统,不过景朝自开国之君开始,就对民间舆论保持着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但是宽容是一回事,要让平民百姓参与到政事中来却是另外一件事。
朝臣们听了这个建议,当然哗然不已,大部分朝臣都以此举有违祖宗家法历朝惯例表示反对,就算是景帝的心腹重臣,也隐隐表示了此举会有乱政之虞的担忧,只有极少部分朝臣认为这个建议值得纳取。
景帝虽然觉得这个建议有点意思,但是他始终犹豫不绝下不了决心。“广纳民智”固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历朝历代,都是官民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此举一开,的确会有乱政之虞。
皇帝本人都摇摆不定,这朝堂上的辩驳当然就更热闹了。偏偏支持这个建议的那几位朝臣,虽然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在口才上却占尽上风,再加上皇帝的立场经常偏来移去,今日觉得这边说得有道理,他就支持这边,明日觉得那边说得也不错,他就支持那边,导致了这场辩驳经常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众臣在朝堂上整整辩了数日,还是没有定论。
“陛下为何事烦恼?”卫衍睡了一觉醒来,却发现身边的皇帝竟然还没有睡下,此时,皇帝的眉头皱在一起,不知道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恼。
本来他是不想多嘴的,但是他看到皇帝最近经常皱着眉头,显然这事让皇帝为难了很久,忍了很久,他还是没忍住,多嘴了一句。
景帝见他有兴趣,便将此事对他详细说了一遍。
“其实,齐兄的意思不就是希望陛下能够多听听民间不同的声音吗?”卫衍不懂皇帝到底在为难些什么。
齐远恒不过是建议皇帝专门设立一个衙门,接收民间的言论,汇集整理以后呈送给皇帝阅览。但是根据皇帝对他说的那段话来判断,目前在朝堂上争论的东西,好像已经超出了齐远恒一开始的建议。
“朕是想既然要设这么一个衙门‘广纳民智’,就不应该让民智浪费在漫无边际的地方,自然须指定些东西,让百姓来议论议论才是。只是朕很犹豫,此举一开,民间议政之风大涨,万一偏离了一开始的目的,只怕到时候事态会很难收拾。”
齐远恒的建议注重的是“广纳”,到了景帝手里却变成了要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民智”,当然他脑中还隐隐有些其他的目的,此时他还没有思量完善,没必要现在就和卫衍一一细说。
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议政的风气一开,以后想要禁止就要花很大的一番力气了。
“臣觉得此法甚妙。议政之风想要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不如给百姓一个可以议论的地方,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尽情议论,朝廷也可以从这些议论中挑选一些值得纳取的意见。”卫衍也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至于陛下为难的事,只要小心掌控,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乱子。说到底,不管民间如何议,最后做决定的这个人还是陛下您。”
“既然连你也说好,想来肯定是好的,朕就不犹豫了。”连卫衍用他那稻草脑袋思考,都能发现其中的好处,景帝相信此举肯定还有些他目前没有想到的好处。
天熙三年四月,景帝下令设置民议司,专门负责民间议政事宜,并且明诏天下,对齐远恒进此善言大力褒奖。
景帝此令开了朝廷允许民间议政之先河,后来因种种原因朝政虽有些变动,但是对民间议政的宽容以待并没有改变,这一仁政很明显是为未来的弘庆盛世奠定了基石。
喜欢景帝纪事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