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爷忍不住说:“去京城家学?那他们的家人呢?也跟着去吗?”
谁家父母跟着孩子住学校的?贾瑚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家人自然留在原地。”
六老太爷大摇其头:“瑚哥儿,这不成。若是十来岁的孩子,也算是家里的劳动力了,怕是不能轻易离开。还有不少人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哪里舍得他离开家去吃苦呢。”
贾瑚终于正眼看了他一眼,这个族老事理还是通的。他嘴角挂起一抹笑,“这就要靠六叔公了。”
“我?”六老太爷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送走了族人,贾瑚顿觉得很轻松。看到林之孝收集的他们的罪证,一群老爷们敢怒不敢言,又有贾瑚画的大饼,他们只能捏着鼻子,听从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少年的指挥。
回去之后,根据林之孝给的贫困学生名单,六老太爷一家一家地游说,希望他们能把儿子送到家学读书。出乎六老太爷意料的是,很多人都愿意。
六老太爷家里还过得去,几个孙子都在江南书院读书,自然不明白他们的辛苦。读书本就费银钱,自家的小子能免费入学,吃住、课本、笔墨纸砚都有荣府负责,这等好事到哪里找?
至于不愿独子离开家里的父母,那也有,不过儿子的前程比什么都重要,何况实在没天赋,认了两个字再回来,也能找一个好营生不是?
这样一想,几乎没有人不愿意的。
除了一个老娘两个相依为命,不忍心离开娘亲的贾芜。
贾芜已经十三了,字还不认识几个,再学也没什么意思。又只有老娘一个,他娘双眼失明,离不开人的照顾,贾瑚也不能独对他特殊照顾,只好放弃了。
这样一来,院试后,随贾瑚回京城的少年有十几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萌萌哒的存稿箱~作者菌离开了她心爱的小电,所以今天是存稿箱来发文哦~
因为作者菌终于攒到了存稿/(tot)/【这就是小黑屋日锁一万的威力啊】
想开新文,因为这篇文不知道能不能入v。
新文还是同人,大家都在看什么同人呢?目前的选择我能想到的有:红楼宅斗【无cp教授,耽美】。这些我都开了新文,欢迎大家到我的专栏看文案~
大家可以选一个,也可以欢迎提出自己的建议哦~
求回复~我有选择困难症,很难选啊~
☆、江南书院
拜见过族中的长辈,取得了保书,也差不多一月末了。贾瑚不敢耽误,第二天就拿着祖父的手书见江南书院的院长。院长姓周,名榭,平日里住在书院。如今来书院求学的学子回家过年,还未返回,院门闭着,院长大人也还在金陵老家。贾瑚派人询问久居金陵之人,很快就找到了院长大人的府上。
向门房送上拜帖,说明来意,很快就被院长周大人的长子周伯德请进了门。周伯德见是父亲的客人,虽然年纪小,也不敢怠慢,把信交给府里的管事,等着父亲的回应,就顺势和贾瑚说说话。
“不知这位贾贤侄,”周伯德看向贾瑚,发现他身形尚小,最多也就十二三岁,不禁感到疑惑,“到金陵来做什么?”
“侄儿来金陵参加童生试。”
他不是荣公之孙吗?勋贵家的后辈,这个年纪下场,却是少有。周伯德很是纳罕,起意道:“听闻贾贤侄由荣公亲自教养,不知学到何处了?”
贾瑚略略想了想,回道:“四书五经粗通。”
他既然要下场,经书至少也是要懂的吧?原以为这个很正常,没想到一下子就挑起了周伯德的好奇心。下场不意味着能过,周伯德以为贾瑚只是冲着长经验而来,没想到他剑指秀才功名。
正常来说,如果四岁发蒙,小学,四书,五经,学完这些也就十五六岁了。当然,对于那些下苦功夫读书,又不为外物所扰,十二三岁就读完这些书并不是没有可能。本朝的大儒杜景贤、方孝孺等,莫不是于少年时就通读四书十三经。也不知这少年是不是在说大话。
周伯德看到好苗子,忍不住就想考校一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这段话出自《大学》。”
“这段话何意啊?”
“德为本,财为末。君子生财有道。”
……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
“《左传·传十一·八》,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於其主锺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锺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
周伯德从《大学》到《孝经》,又从《诗经》到《左传》,并不拘泥于顺序,只是随意截取一句,贾瑚对答如流。周伯德点评道,基础打得很不错,不仅原文一字不差,朱子注解和
喜欢红楼之瑚不归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