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才人就是王夫人所出的嫡长女、贾元春。她十五岁时入宫,现已是双十年华,犹记得当年入宫时花容月貌,才情卓越,还憧憬着什么时候一承君恩,泽被阖家,连带着贾家一族都荣耀起来。谁知道,一入宫门深似海,五年过去,却仅得一次侍寝,白白磋磨了青春年华在那深深宫门之内。
贾母当年本是反对贾元春入宫的,觉得与其去博那镜花水月的恩宠,还不如找个年纪相仿的青年才俊,就像贾敏嫁与林如海一般,做平头夫妻得好。可是,奈何王夫人和贾元春的心太高,百般劝慰不住,只得由她去了,心里也抱着点侥幸的想法,若是真能笼络住皇帝,提振一下贾府也好。
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贾元春满心以为只要初次侍寝时皇帝见识了她的容貌才情,就一定会为之倾倒,从此百般宠爱,生皇子,封妃,渐次往上。谁知道,皇帝自那一次侍寝之后就把她忘在脑脖子后面了,再也没有召过她。现在看着一年又一年地,宫里又选了新的秀女,急得不得了,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怨命不好或是怨家里没个顶事的人助仗,不然倒是可以在皇帝面前提上一提。可惜,贾元春怨来怨去,老天爷偏是没听到,反而怨得生起病来,一年里面有半年都是恹恹地。
王夫人和女儿一条心,也是日夜难安地想着设个什么法儿叫皇帝想起女儿才好。可是,贾府说起来赫赫扬扬的,其实也就是个虚名儿,大老爷不过是仗着祖宗的体面领了个虚衔,老爷呢,做了十多年的官儿都才是个工部员外郎,五品的芝麻小官儿,别说给皇帝进言了,只怕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着。另外托人吧,相熟的亲戚里只有娘家哥哥王子腾,他虽然官儿做得大,却最是察言观色明哲保身的,贾元春是他的侄女儿,能在宫里占得一席之地他当然乐意,可是那一日他小小心心地在皇帝面前刚露了一个话头儿,偏遇上皇帝心绪不好,反而招了一顿骂去,就再也不敢露头了。
这边王夫人还真是冤枉了贾母,贾母焉得心里不疼的,毕竟贾元春也是她看着长大的、金尊玉贵一般娇滴滴养大的嫡嫡亲亲的孙女儿,就这般死不死活不活地丢在宫里她也确实是不忍心。但是,有什么辙儿呢,天家的事情哪有她们置喙的余地?更何况,君心难测,谁知道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就只能静观其变了。
但是,贾母的“无为而治”落在王夫人眼里,就是漠视,就是偏心眼,尤其是这会儿对比太明显了!一个是自家嫡亲的孙女,一个是别家的外孙女,一个是宫里的才人,一个是四五岁、病病歪歪的小丫头片子,结果呢,呵呵,老太婆实在是偏心得令人发指啊。
又十余日,贾母专门遣人送去姑苏的两样珍贵的药材到了贾敏的手里,贾敏感念母恩至深,不过,对着信中提及的“待黛玉身子好转,你便携着煜哥儿、黛姐儿一起来京城住些日子,叫这里的御医好生给哥儿姐儿调理一二”的话,贾敏怎敢自作主张,只得拿着信去问如海。如海看了信,淡淡地说:“黛玉的身子虽然好些了,到底还是弱,怎么禁得起长途跋涉?再者,往日我记得你请什么高人大士给黛玉批过字,说是她最好在家里呆着,不见外人的好。怎么又好往京城里去呢?”
就这一句话,贾敏便打消了去京城的念头。没多久,缠绵病榻数年的大嫂于氏撒手人寰,紧跟着二哥贾政的嫡长子贾珠病逝,贾敏心里为大嫂和侄儿哀痛,也怕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悲痛,满心里打算想去京城探视探视,实在是丢不下自己的一对儿女,最终未能成行。
但是,贾敏心里未必就没有怨言。
林如海当年才华冠京城,金殿奏对称旨,蟾宫折桂,御街夸官,荣摘探花之冠,连先帝都赞许有加,随即入翰林,前程一片看好,正是如火如荼之际却急流勇退,自请外放,从微末小吏做起,直至今日的从二品巡盐御史,虽然家财积攒了不少,也算不愧对林家之列祖列宗,不过,和一般清流读书人所崇尚的出翰林入内阁名列朝廷首辅的光耀前程相比还是有些黯然失色,而且,贾敏出嫁没多久就随他出京赴任,一别故里和父母高堂就是十数年,仅仅是当年父亲故世时回去过一次,思之令人惆怅。
贾敏就闹不明白,夫君当初为何要自请外放。而且外放的官员三年一任,考核好的话托着京里的亲属或是好友活动活动、运作运作总能回京,故而这十多年来贾敏看着任上的许多官眷都随夫返京,尽管她嘴上没说过什么,心里却委实难受,不知为何夫君一直没动过回京的念头,
喜欢红楼之林哥哥来自外星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