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轮到的官员头发苍白,年纪已经不小。他本不想混在一帮比他年轻许多的人中间参加比赛,无奈他官当了三十来年却始终不上下不,再不升上去就该告老还乡了,只好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谋取前程。为了让人刮目相看,他特意找了许多枪手,事先准备了十首诗押题。虽然没能猜中,但其中一首咏秋的诗却和皇帝的题眼沾一点边,正好可以拿来用。
也是这位老大人倒霉,他带的一堆小抄被汗水黏住,撕了半天没顺利撕开,羽觞却已经停在了他的面前。一时间老大人汗如雨下,磕磕绊绊把小抄上能看清的字句读出来,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忍笑不已。刘曦看到他做的诗颇有“天苍苍野茫茫,我家有个小儿郎”的风范,不禁也乐了。
“朕看这诗倒是别具一格。”
皇帝评语一下,老大人擦擦冷汗坐下,心跳如鼓,也不知道皇帝到底记住他没有,明年是不是有指望升官。
“羽觞”又轮过两人,其中一个歌功颂德,大赞太平盛世,皇帝只给了“流于空洞”四个字,另一个则强调大焉以孝治天下。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还真不太好反驳,但不反驳他心里又憋屈。以孝治天下,治得他这个皇帝一点实权都没有,国家贫弱,百姓流离失所,难道能算是好政策?
其实刘曦心里明白,封建帝王之所以推崇孝道,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出外打仗必定会忠于皇帝,因为皇帝是天下人之父。但刘曦却认为,以孝治天下还不如以法治天下,部队的纪律是否严明完全可以靠法律来规范,而人的道德素养说到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此诗甚是有理,作诗的也是个妙人!”皇帝点点头,下一句话却差点让作诗的官员吓破胆,“朕觉得可以让如此妙人陪在太皇太后左右,没事做两首诗让她老人家开心开心,也算替朕尽了孝道,众爱卿认为如何?”
这提议自然是相当离奇且糟糕的。太皇太后作为大焉朝最尊贵的女人,她跟前除了皇帝和皇族贵戚,活着的男人就只有太监和御医。这作诗的官员自然是当不了御医的,要陪伴太皇太后就只有切了那话儿当太监一条路可以走了。因为作了一首弘扬孝道的诗导致绝后也未免太悲催了!
好在还有几个人帮这人求情,皇帝也不是真的要他做太监,于是便挥手道:“所以说嘛,孝道虽然重要却不能乱了朝廷的纲法,否则人人都去太皇太后面前替朕尽孝了,这朝中大事又由谁来为朕做呢?”
下头的官员心中一凛。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外戚可以参政,但绝不能专政,超过了皇帝可以容忍的限度,结果恐怕会十分不妙。此时虽然是王、赵两家当政,朝中也不是没有别派官员的。有些骑墙派的官员已经开始思考,要不要改投皇帝,毕竟太皇太后也好、皇太后也好,都和皇帝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王、赵两家就算再怎么地位显赫,也都像浮萍一样根基浅薄。
这时候“羽觞”翩翩然停在了包拯面前。作为前龙图阁大学士,作一首诗自然是难不倒包大人的。更何况皇帝早就跟他说好了,今晚他们要做的事就是为法制改革造势,讲一讲大焉律法混乱的现状,顺便展望一下未来。
因为包拯的诗言之有物且文采卓然,皇帝大大赞赏了一番。众人还以为皇帝是对讼狱断案有兴趣所以才会格外看重包拯,却没想到不久之后皇帝第一个要颁布的法令就是官员反贪法和官员审核评定法。一大批落马的官员纷纷悔恨,没能在这个晚上察觉到风声早做准备。
这当然是后话了,且说“羽觞”又轮过几人终于停在曹子真面前,一时间周围变得鸦雀无声。有很多人认为曹子真就是今晚的主角,皇帝不喜王、赵两家的外戚情有可原,但他总得依靠自己亲祖母和她背后的曹家吧?
在无数道视线的关注下,曹子真镇定自若地站起身。他早已想好了要表达什么内容,他要先感慨一下朝廷庸人当道,然后再告诉皇帝,唯有用他的才华才能经营天下!
年轻才子的眼睛锐利无比,用一种近乎失礼的目光审视着皇帝,他要是了解刘曦知道的历史,此刻脑子里想的估计就是周文王遇到姜子牙,刘邦遇到张良,刘备遇到诸葛亮了。
“……”
“……”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刘曦眨了眨眼睛,想不出来曹子真看他看得那么用力干嘛。
这首诗似褒实贬,虽然说的是朝中无大事,想要表达的却是官员们平庸无能,听上去婉转高明让人无从反驳。至于最后两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吗?气魄非凡,极有志向。
可惜了……
刘曦现在压根不想和两派外戚翻脸,只是想提醒他们注意收敛,更何况曹子真本身的身份也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切题却不能成为今日魁首。
于是皇帝微笑着说:“才气非凡,只是见识略有不足。有朝一日若是出仕,该好好向朝中前辈学习才是。”
皇帝用一句话安抚了左右丞相,顺便给曹家一个让曹子真出仕的允诺,可惜曹子真本人并不领情。他心中失望极了。素来清高自傲的曹公子认定,皇帝是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国君,否则的话不会在听完这首诗后说出这种贬低他的话来。
见识?论见识这里有哪个人比得上他曹子真?
不仅如此,
喜欢皇上,请抽卡(请翻牌)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