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沈括不要瞻前顾后,大胆写出,传遍士林即可。一旁坐了许久,一直都没开口的韩邈却微微一笑:“这惊世的道理,的确不宜放在报上,但并非不能公诸于众。存中兄为《日新报》供稿已有数十篇,颇有受众。何不把这些杂文编纂成册,出一本书呢?既然是新书,再往其中加些文章,也无不可嘛。”
沈括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这话有道理啊!出书不比办报,市井小民多半是不会买的。想要收藏的,肯定是士人,多半还是心中有奇思,对梦溪生的小论颇为认同之人。而这些人里,也不乏聪慧之辈,若是把“引力”的理论传播出去,必然会引起讨论。只要有人议论,就不怕没人认同。毕竟这是大道,至简却又无可反驳,乃世间真理!
心中一阵澎湃,沈括立刻拱手:“我这就回去写稿,出书之事,就烦劳景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搜了搜,发现苏东坡担任的官职名叫“推官”而不是判官,改一下orz
水银气压计来自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那个成品比较类似福廷式水银气压计。计量上面,宋尺比现代的市尺要短一点,一分也不是非常精准,故而用了约数。正常是每升高12米降低1毫米汞柱的大气压。
第157章
自从《明德报》停刊之后, 程颐就闭门不出。莫说文会, 连弟子也不怎么教了, 只在家潜心研究经学。他的兄长程颢则被天子换了差遣,出京巡视各地水利。也正因此,士林中才没几个敢对程家落井下石。
不过这些对于程颐而言, 根本无关轻重,他毕生钻研的学问,才是最为重要的。既然大气有巨力已成事实, 一味规避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程颐的目标,就改为了怎么把气压、天理和纲常联系起来。
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数月研究,程颐终于大致理清了思路。大气有巨力, 乃是天道至高的表证。故而万物才在重压中生,却又丝毫感觉不到压力。这力道无处不在, 犹如上天无时无刻不关注世人。唯有遵从天理,顺天而为,才能体悟“道”之所在。相反, 若是悖逆了天道, 就会遭到上天责罚。就如那宝应观前的演法,故意抽出大气,才生出爆鸣,便是天之怒,不可妄为。
而从这个角度, 又能反推到孟子的“行善说”。若是人性不善,如何能在重压下得以存活?甚至可以说,天下万物最初都是向善的,这“善”才根本,才是“理”之所在。而影响人的恶,来自于“才”,因为气分清浊,当“才”被浊气所污,就会变成恶,故而教化才尤为重要。
当然,这理论中,有一部分用到了张载的学说。但是张载关于“真空说”和“宣夜说”的看法,他并不认同。宣夜说根本没法解释日夜轮替,哪有浑天说来的妥当?而真空也未必能让东西漂浮,就如那大铁球被扯开的一瞬,声若雷鸣。想来真空是不存外物的,真正的混沌里,哪能存在炙热的日轮,银白的月华?
至于什么大气成分,显然属于细枝末节,不过是阴阳之变罢了。
如此一来,这些新出现的东西,就被程颐稳妥的融入了自己的理念之中。当然,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推敲,寻找相应的经典对照,但是比起当日慌乱,程颐已经有了底气。这些天,更是连书房的门都不愿出,每日只翻看古书。若有闲暇,也不过翻翻小报。当然,程颐心底对于《日新报》的厌恶,至今也未曾消退,但是梦溪生的小论还是要瞧瞧的,以免漏了什么新发现,影响他做学问。
也正因此,程颐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梦溪生要出书的消息。只一行小字,放在杂文专栏之下,言明他对大气压力又有了新见解,但是理论太过复杂,不适合放在报上,不日将出版一本新书,集合过往旧文,并附上新作。
这种集结成册的事情,如今并不罕见。《苏定方传》已经出到了第六卷 ,每次发行都引得众人追捧。还因盗印,在开封府打了两场官司呢。只是连载的话本出书常见,这种杂文集也出书,就颇为罕见了。
应当是梦溪生想凭大气压力之说盛行,再赚一笔润稿费吧?就算看重梦溪生笔下的杂文,程颐对于此人的评价也不算高。整日在《日新报》上刊文,多半也是个爱慕虚名,贪恋钱财之辈。看他的杂文里连半点经学都不曾提,恐怕连进士都没考上,更无功名可言。
不过再怎么鄙夷,这书也是要买的。程颐专门吩咐了仆从,书一上市,立刻就买本回来。结果到了当日,足足等了两个时辰,他才等到仆从归来。
“怎地如此慢?”程颐是个自律的人,更见不得人衣冠不整。瞧见那仆从的模样,就忍不住皱眉。
知道自家主人的脾性,可是此刻也来不及收拾利落了,那仆从尴尬道:“二郎吩咐小的买书,谁料书店人太多,竟是挤不进去。小的连跑了三家,衣衫都扯破了,才买到了一册。”
说着,他小心翼翼递上了书。程颐一时都没反应过来,愣了愣,才伸手接过。看了看那蓝色绢面的封皮,和上面《梦溪笔谈》四字。他缓过了神,问道:“这本不是杂文吗?怎会如此抢手?”
喜欢造化大宋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