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审问一番,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再这么不能接受,多审个两次,得到与先前一样的口供,也就不得不接受了,不是吗?
睿亲王和刑部尚书想的没错,朱家人是不打算善罢甘休。族里死了那么多有前途的子侄,矛头直指朱家最大的靠山,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
朱家之人料定,此案定是帝党动了手脚,将罪名栽赃给太后!罪证确凿的女官也定是受了睿亲王等人的指使才会这么说的!
可惜,任他们在外面如何叫嚣,睿亲王与刑部尚书都不予理会。从头到尾,最能够肯定这俩人清白的,就是大理寺少卿了。
别人不知道睿亲王与刑部尚书在调查此案的过程中有没有做什么手脚,他还能不知道?
面对这个结果,大理寺少卿不由摇了摇头。
不管真是这名女官在替她的太后主子背锅,还是她受人指使陷害太后,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说明,太后对于底下人的掌控力,确实大不如前了。若是在太后的全盛时期,哪会有这种事发生?只怕才刚露出点儿苗头,就能被太后给按下去。
再说太后的娘家朱家人,也真是像这名女官所说的一样,越来越糊涂了。事情到底怎么样还没弄清楚呢,就开始一口咬定是帝党在徇私,帝党要陷害他们……
大理寺少卿只想吐槽,呵呵,说人家陷害你,好歹你倒是拿出点有力的证据来呢,只在那边嚷嚷有什么用!拿不出证据来,此案也只能按照女官所供述的结案了,毕竟女官在口供之前可是交出了谋害朱家人的证据的,铁证如山!
事实证明,这个道理,朱家人也是明白的。可一时半会儿间,他们哪儿来的证据啊!尤其是,他们想要证明这件事是皇帝指使女官做的……查来查去,只能查到女官是太后的铁杆心腹,女官派人去朱家放火之前曾与太后有过一次密谈……越是查探,这两方面的细节便被挖的越深,朱家人想要听到的信息却是一无所获……
到了最后,连一些朱家人都觉得……哎哟,乖乖,这件事不会真是太后她老人家做的吧?目的就是在自己的派系中去芜存菁。
直接与朱阁老对话过的那名族中子侄的母亲更是失声痛哭:“造孽啊,我家孩儿对太后和朱家之事一向兢兢业业、从无二心,纵无功劳,也有苦劳!如今不过一件事办得不合太后娘娘心意,太后娘娘竟就翻脸不认人了!真是造孽啊!”一面哭,一面道:“太后娘娘不喜我家孩儿,远远打发了就是,何苦下此等狠手!我家孩儿才刚及冠呀!”
族中与她有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多是死者的亲属。
族中有人劝她们不要中了皇帝的离间计,她们又道:“离不离间计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杀我儿子/相公的人是太后身边儿的心腹。那-贱-人-可是在小皇帝年幼时便跟在太后身边了!难不成那-贱-人还能是小皇帝派去的?倘不是得了太后指示,那-贱-人又何苦放弃大好前程,做这遭天谴的勾当!你们今日还为太后说话,焉知哪一日不会碍了太后的眼,被太后一并当成废物给处理掉了!”
见干等着确实再也得不到任何资料,朱家人一合计,决定冒险去探监,最好能够撬开那女官的嘴,得到些有用信息。
若是朱阁老在此,定会阻止他们的愚蠢行径,可惜的是,朱阁老自吐过一回血后,身子骨便彻底垮了。如今朱阁老在床上躺着,清醒的时候少,昏睡的时候多,哪里能够盯住族人呢?
他这边儿没盯住,某些喜欢自作聪明的族人便又去犯蠢了。
在朱家人谈过一次监后,当晚,那名女官便死在了狱中。
这下子,朱家人是有嘴也说不清了。同理,太后头上的罪名,也几乎快坐实了。
后来,太后身边儿的老嬷嬷不得不出面,说那名女官早已背主,私自犯下此等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妄图嫁祸太后,离间太后与朱家。
只是,太后毕竟口说无凭,拿不出切实的证据来,且太后此举怎么看都像是在为自己找借口罢了,因此,外头许多人对于太后的话,都是将信将疑。
但,不管怎么说,在太后强硬的干涉下,此案总算了结了。
除了逝去的三十六条人命之外,看似太后和朱家没有别的损失。只有太后自己知道,经此一役,她的威信要大打折扣了。搁在以往,她的话,外头的人不说十分相信,总要信个八-九分,经了此事,日后,她若是再说什么,别人能信个五六分都已经很不错了。
可惜女官幕后之人太过滑不留手,短时间内竟抓不到什么把柄,不然,她何至于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至于娘家,太后现在是提也不想提了。自打她哥哥病了之后,她娘家就没几个明白人。
如果可以,她真恨不得现在就跟她那个处处拖后腿的娘家划清界限!
太后想,既然她已如此被动,就更加事不宜迟了。那件事……她必须尽快动手。
在邵淑华与叶靖泽成婚的第三日,北凉与西夷同时侵犯大夏的边境。皇帝令威远大将军北上抗衡北凉,同时派遣手
喜欢公主画风不对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