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喇嘛的祖师名字叫做巴特玛撤巴巴,在唐玄宗在位的时期,从印度北方进入了吐蕃,提倡和传播喇嘛教,逐渐遍及整个吐蕃地区,后来喇嘛的势力,逐渐凌驾于王权之上。
蒙古军队进入吐蕃以后,犹如猛烈的旋风横扫大雪,攻无不克,所向无敌,蒙古军队一边作战,一边发布通告,凡是向蒙古军队投降的人免予处死,原来信仰的宗教,全部照旧,不予改变。蒙古军队也善于政治宣传,攻打和宣传,双管齐下。
吐蕃喇嘛扮底达,迎接了蒙古军队,兀良合台对他也以礼相待,非常尊重。扮底达把蒙古带领到了都城里,劝告部落首领唆火脱向蒙古军队投降。唆火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投降了蒙古军队。
当时忽必自己也作为在后面增援的军队,也指挥军队进入了吐蕃,会见了扮底达,对扮底达格外优待。
扮底达有一个家族侄子名叫拔思巴,也记载作八思巴。刚好有十五岁,擅长诵读经文和咒语,聪颖智慧,忽必烈对他非常喜爱,命令他陪伴在身边。
这时刚好遇到蒙哥汗传来命令召唤他回国,忽必烈命令兀良合台进军西南,自己携带着拔思巴向北凯旋归来,后来忽必烈当了皇帝,就拜拔思巴为皇帝的老师,共同研究学问,治理国家。
1253年,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薛禅汗,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上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献财宝作为灌顶的供养。
1255年,八思巴回藏从康区迎请那塘堪钦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庄严的仪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当时蒙古汗王对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别的宗教,还能够比较公平地对待。所以,佛教与道教之间常发生辩论事件。
为了解决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并判定两派优劣,1258年在上都的宫殿隆重举行了佛道辩论会,两派各参加十七人,佛教方以时年二十三岁的八思巴为首组成。其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少许道观也随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在中央政权内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
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对萨迦寺进行了修缮,如新造佛像、灵塔,以及用金汁书写大量大藏经中的甘珠尔部。同时分别拜克什米尔班智达希达塔噶大巴札、罗沃译师喜饶仁钦、纳塘堪钦青南喀札第二十多位大师为师,研习修教因明学、显宗理论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仪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五明学等知识。
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间还奉忽必烈之命创制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个字母创制的由41个字母构成的一种新文字,其语音拼读均按蒙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献蒙古新字后,忽必烈极为高兴,并于1268年下诏,凡是诏书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须使用蒙古新字,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文字。
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顶。由於八思巴为元朝中央创制新文字,为元朝皇帝授予神圣灌顶,深得元朝皇帝器重。忽必烈晋升八思巴为帝师,并更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
1276年,八思巴从大都抵达萨迦寺,此次八思巴返藏,由太子真金护送,在途中专为真金著述并讲授了《彰所知论》,此经有汉译本,收录在大藏经中。
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地方,纳塘寺附近,举行聚集七万僧众盛会,史称“曲弥法会”。1280年,八思巴在萨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岁。八思巴在萨迦寺圆寂后,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1320年,元仁宗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功臣。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喜欢元朝帝国风雨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