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忽必烈推荐治国能人刘秉忠
孛儿只斤?忽必烈,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出生于蒙古族黄金家族,他是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蒙古帝国尊称他为“薛禅汗”。忽必烈在青年时代,便雄心勃勃,志向远大,“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
忽必烈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被加封为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后世称他为元世祖。
忽必烈遵照蒙哥大汗的命令,率领南征的军队回到了北方的都城,到了京城的时候,听说有阿拉克岱尔和刘太平俩人,遵照蒙哥汗的命令,调查核实各地上缴政府的税收,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京城里的许多官员都受到了处分。
忽必烈说:“这里的管理税收的官员,都属于我管辖,大半都是我任命的,难道他们都是贪官吗?这次我出师去攻占西南,离开大汗太远了,在朝廷里必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故意说我的坏话,我完全应该进入朝廷向大汗说清楚,消除那些奸臣的蒙蔽,不要冤枉了那些好人。”
这时刚好遇到农业部长姚枢,到忽必烈的官府来拜见他,他们过去关系很铁,无话不谈。姚枢是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后来举家迁到了许,在那里居住了下来。
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即今天的北京,投靠了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1235年,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诏姚枢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各类人才。
蒙古军陷德安,即今天的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竭力劝告他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等重要经典书籍,开始学习理学。
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放弃了官职,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天的河南辉县北。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忽必烈受命统治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再思考消灭宋朝的策略,被忽必烈采纳。
后来追随忽必烈进攻大理、鄂州,即今天的湖北武汉,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得以参与军事活动,屡次大胆劝告忽必烈,多次险些遭到杀害。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担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等官职,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获得位高权重的翰林学士承旨的职位。
当姚枢听忽必烈提到这件事,就劝忽必烈说:“大王虽然是皇帝的弟弟,但是毕竟是皇帝的大臣,是不应该和皇帝进行争辩的。现在大王不如携带了王府中的妻子和儿女,全部都进入朝廷,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这样或许能使那些说坏话的人再以无话可说,皇帝的怀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姚枢说到了忽必烈的心坎上,忽必烈很佩服姚枢的足智多谋,认为调解弟兄之间的矛盾,没有比这样做更好的办法了。
忽必烈听了后,接连点头说:“你说得真好,我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办吧!”忽必烈回到和林以后,拜见了蒙哥汗,就把姚枢所说的大体意思,向蒙哥汗进行了说明。
蒙哥汗知道忽必烈已经看出了他的用意,为了挽回面子,他不得不假惺惺地对忽必烈说:“我很担心皇帝的弟弟带兵远征,时间久了,身体劳顿,因此是以召回都城,让你好好休养,保养好身体后再去带兵打仗,建立功勋,其实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忽必烈那时的心情非常复杂,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想还向蒙哥汗说明一些事情,看见蒙哥含着忧伤的泪水,觉得当帝王的为难,也不禁感到悲伤起来,也跟着流下忧伤的眼泪。俩人面对面对哭泣了一阵,相互之间都没有再说别的什么话。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和蒙哥汗兄弟俩再次相会,蒙哥汗想另外建造城市和宫殿,作为新的都城,忽必烈听他的提议,也很赞同,就向他保荐了一个人,名字叫做刘秉忠。
刘秉忠原名侃,字仲晦,邢州人,他的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蒙灭金后,他父亲在邢州元帅府里是个军事长官,刘秉忠长大了在邢州节度府里当了一个小官儿。
刘秉忠年青时遭逢乱世,刘秉忠感慨“大丈夫怀才不遇,应当隐居起来寻找机会”,于是放弃官职上了武安山。过了几年,天宁寺高僧虚照禅师听说刘秉忠是个人才,派弟子请他下山:“不要在那里作道士了。”
于是刘秉忠在天宁寺当了和尚,做了虚照的徒弟,法号子聪。其实道士也罢,和尚也罢,对于刘秉忠来说,出家是假,寻求机会出山做官,参与治国理政是真。师徒二人游历山西大同,他看南堂寺是个好地方,就居留了下来。
1242年,高僧海云印简,奉召前往和林漠北王府觐见忽必烈,路过大同,听说刘秉忠博才多学
喜欢元朝帝国风雨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