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搜索
十八路反王
出自《说唐》、《大唐秦王词话》人物如下:
金墉城李密称西魏王
济宁王薄称知世王
济南唐璧称济南王
山后刘武周称定阳王
河北李子通称凤鸣王
亳州朱粲称南阳王
相州高谈圣称白御王
曹州孟海公称宋义王
江陵萧铣称梁王
凉州李轨称大凉王
明州张金称称齐王
兖州徐元朗称鲁王
苏州沈法兴称上梁王
楚州高士达称冀州王
湖广雷大鹏称楚王
河南王世充称洛阳王
夏州窦建德称夏明王
沙沱罗呼罗国王称突厥王
共有十八路反王。还有六十四处烟尘,为首的是林澹然,徒弟杜伏威、张善相、薛举众英雄。
经历
隋炀帝杨广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于是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隋朝大业七年,杨广征集大批士兵准备进攻高丽时,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率众起义,当时征役的人多数都去归附他。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义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义范围扩大,起义军每支发展到几万至10余万人。
当年六月,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反叛,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隋统治集团的分裂,却有利于农民起义的发展。此后两三年间,农民起义便席卷全国。先后起义的农民军约百余支,人数达数百万。起义军在同隋军作战中,虽屡遭挫折,但逐渐由分散走向联合。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瓦岗军原来由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在瓦岗寨发动起义而组成,士众多是渔猎手,勇武善战。曾跟随杨玄感起兵的隋朝失意贵族李密,也投奔瓦岗军。李密说服附近的起义军与瓦岗军联合,并向翟让提出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暴灭隋的主张。瓦岗军采纳李密建议,决定首先攻占荥阳,获取军粮,然后再图进取。瓦岗军用李密之计策,利用隋军轻视起义军的骄狂心理,事先分兵千余人埋伏,交战时,诱敌进入伏击区,大破隋军。后来,瓦岗军又按照李密的谋划,乘洛阳守备的军队空虚,以7000的军队,一举攻破了距洛阳百余里的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起义军开仓济贫,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壮大。瓦岗军接连取胜,翟让就推举李密为首领,称号魏公,在洛口建立政权。瓦岗军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控制了河南地区大部郡县,两度袭占洛阳城北的回洛仓。起义军发布檄文,列举隋炀帝十大罪状,号召各地官民共同讨伐。后来杨广命令关内军兵援助洛阳,使瓦岗军战斗失利,退回洛口。杨广为了保住洛阳,命江都通守(官职名)王世充等率精锐部队北上增援,致使瓦岗军久攻没有攻破。
在瓦岗军不断获胜的同时,窦建德的起义军转战于河北中部。窦建德原来在清河高士达的起义军中当士兵。隋朝大业十二年十二月,隋国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进攻起义军。高士达推举窦建德为军司马大将,指挥反击。窦建德乘其无备,突然进袭,大败隋军,斩郭绚,又乘黎明大雾突袭隋营,隋军大溃,自相践踏,死伤很多。此战,削弱了隋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力量,有力地支援了瓦岗军。后来,起义军占有河北许多郡县。
杜伏威、辅公祏于隋朝大业九年聚众起义,先进入长白山,后向淮南发展,合并苗族海潮等几股起义军,歼灭前来镇压的隋军,声势日渐壮大,逐渐控制了淮南、江北各县,严重威胁着当时杨广所在的江都。瓦岗军等三大支起义军,在各地其他起义军的配合下,不断歼灭和击败隋军主力,占领了河北、山东、河南及江淮等广大地区,隋王朝土崩瓦解。随着农民起义斗争的高涨,不少地方官吏豪强也乘机起兵反隋,纷纷割据一方。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后不久,便乘虚攻破长安(今中国中西部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在江都绞杀了隋炀帝,隋朝灭亡。
在有利形势下,瓦岗军却出现了内争,在军事上也因久顿洛阳坚城之下而失去了发展机会,李密怀疑翟让要夺权,竟谋害了翟让。后来他又重用隋朝降官降将,不爱惜士卒,致使部众逐渐离心。宇文化及率军10余万人北上到了河南地区时,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隋朝的残余势力杨侗也在洛阳称帝(史称皇泰主)。此时,李密不能利用杨侗与宇文化及之间的矛盾,反为杨侗所利用。当杨侗派人招降李密时,李密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竟接受了杨侗的官封,调集精兵专击宇文化及军。后来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大战于童山(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西南)下。这次作战,瓦岗军虽取胜,但实力大为削弱。窃取了洛阳军政大权的王世充乘机进攻,瓦岗军在不利情况下与之决战,结果败于偃师。李密率余部投降李渊。不久,又离唐以图再举,为唐朝大将盛彦师所杀。
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春,窦建德攻破聊城,擒杀了宇文化及,接着又攻下许多州县。但他曾派使者去洛阳朝见皇泰主杨侗。后来唐朝的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向窦
喜欢八仙演义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