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公元430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尽管是初冬10月,洛阳地区的气温已经掉到了零度以下,奔腾咆哮的黄河尽管没有完全封冻,但是战马在部分水浅的渡口都可以趟水横渡了。
由于宋魏两大帝国正在交战,洛阳城早已戒严。说是洛阳城,其实是指魏晋洛阳古城西北角的一个名叫金墉城的军事堡垒。魏晋时代物华天宝的首都洛阳城早已在连年的战争中毁坏殆尽,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在萧瑟的寒风中默默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
此时驻守在洛阳的刘宋守将名叫杜骥,这个杜骥的祖上可了不得,先祖杜预是大晋朝征南大将军,为晋朝最后消灭东吴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
杜骥刚刚得到探马来报,索虏的冠军将军安颉携击败刘宋勇将姚耸夫的余威,已经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洛阳城。这个消息着实把杜骥吓软了蛋,洛阳城防还没有完工,本来想黄河封冻还有时日,没想到这鬼天气让安颉这么早就杀了过来,这可如何是好。杜骥想弃城逃跑,可又怕皇帝震怒,自己小命不保,不过胆小之人都有很多保命的方法,杜骥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当年刘裕攻下后秦后,曾经运送战利品回国,途中一口大钟掉落黄河,此时姚耸夫正奉刘义隆口谕准备率领1500人打捞这口钟。于是杜骥修书一封,告诉姚耸夫北魏大军已经逼近洛阳,目前洛阳城防早已完善,粮草充足,只是兵力较为缺乏,希望姚耸夫率领手下士兵一起协防洛阳,打捞大钟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先放一放吧。
姚耸夫是一介武夫,没有杜骥这么多心眼儿,得知北魏大军逼近,洛阳存粮充足,立即率兵向洛阳靠拢。谁知来到洛阳一看,不仅城防修的一塌糊涂,更没有更多的粮草,如果再增加这1500张口吃饭,别说守城,饿都得饿死。于是姚耸夫直接带本部兵马向南撤退到寿阳,杜骥就坡下驴,马上收拾收拾放弃洛阳逃跑了,顺便给皇帝刘义隆修书一封,控告姚耸夫首先逃跑,祸乱军心,导致洛阳失守。刘义隆闻讯大怒,让寿阳守将就地斩姚耸夫。
10月23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攻陷洛阳,屠杀了留守的刘宋官兵5000余人。此后,安颉和龙骧将军陆俟合兵一处攻击虎牢关,10月28日,虎牢失陷,守将尹冲自杀殉国。
好事成双,此时北魏的西线战场又传来捷报,拓跋焘攻克大夏国首都平凉,赫连定落荒而逃。大夏国整个关中地区一片混乱,大夏国长安、临晋、武功等城镇守将弃城逃跑,关中全境并入北魏版图。赫连定后来跑到河西走廊,计划袭击北凉王国,可惜在渡河时受到另一个鲜卑人建立的吐谷浑汗国的袭击,赫连定被擒后送到北魏,拓跋焘斩赫连定,大夏国灭亡。赫连昌也失去利用价值,当然也没落什么好,史载赫连昌叛逃被抓,全族被屠杀殆尽。此乃后话。
再看东线战场,洛阳城和虎牢关的接连失陷,让驻扎在滑台的刘宋北伐军前线总指挥到彦之方寸大乱,几个月前收复失地的豪情万丈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边的恐惧,事到如今,到彦之满脑子就是“撤退”二字。
殿中将军桓护之闻讯连忙修书一封给到彦之,企图阻止他撤兵,并提出反击方案,“过去,曾经有人连年征战,损兵折将,粮草断绝,仍然奋勇出击,不肯轻言撤退。何况如今青州粮食丰收,济河漕运通畅,将士战马都饱食强健,战斗力没有被削弱。如果放弃最后的河南岸重镇滑台撤退,丧失已经取得的功业,岂不是辜负了朝廷的重托吗?建议派竺灵秀领兵增援滑台守将朱修之,在滑台构筑坚强防线,死守滑台。将军您带领军团主力渡河北上,直接进攻北魏本土。不成功,便成仁!”但到彦之已经被吓破了胆,如何能接受桓护之的建议。
其实桓护之的建议如果放在北伐之初,应该是相当高明的战术,和崔浩当初担心的刘宋进军方式相同,如此一来,拓跋焘应该不敢离开宋魏主战场而向西打击赫连定。双方有可能在黄河北岸进行战略大决战。虽然按双方战力分析,北魏胜面更大,但刘宋至少不会败的这么难看。
可是桓护之的建议居然在洛阳、虎牢关相继失守,主帅神不守舍要求撤兵之时提出,就让人不可理解了。
首先,“济河漕运通畅”一说就不成立,根据史书记载,公元430年夏季天旱水浅,许多河道难以通行,刘宋北伐军从出兵到攻占黄河南岸诸镇花去4个多月时间就是明证。怎么到了冬季漕运反而通畅了?
其次,粮草充足只是依城固守的先决条件,如果北渡黄河在北魏国境内决战,粮草千里转运本身就是很大问题,冬季河道结冰,北魏骑兵可以灵活穿插于黄河两岸之间,粮草转运途中遭劫遭抢在所难免,粮草再多,运不上去也是白搭。
可桓护之就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么个建议,实在不像是一个有战略头脑的将领提出的方案。如果史书记载没错,加上我们相信桓护之不是没头脑的莽夫,我们有理由认为桓护之的这封信本身就是作秀。明知此时的到彦之不能采纳这个反击建议,还修书给到彦之,那么这封信的目标读者并不是到彦之,而是皇帝。战役结束
喜欢铁血魏晋南北朝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