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指挥大军,卢琛必死无疑。
沐泽静静地和邱敏对视了一阵,缓缓地摇了摇头。
邱敏知道沐泽始终不信任崔道远,但崔道远平日里的做法也确实让人信任不起来。
崔道远在军中培植势力,独断专行,要杀哪个将领甚至都不用上报朝廷,经过刑部调查、皇帝同意,私自就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自己在军中的绝对权威,让底下的将士知道自己的命运、前程掌握在他崔道远手中。长此以往,士兵自然只知听他的军令,而不知道效忠国家,成为崔道远的私人武装。之前沐泽撤了崔道远的军职,如果这次作战失利后再起复他,崔道远就会觉得朝廷无可用之人,非他不可,更加骄横,未来想约束他将更难。何况唯一能约束崔道远的崔国公,在去年冬季已经病逝。
“可是……”邱敏微叹:“就算不用崔道远,你再换一个人做统帅,时间久了,也难保他不会和崔道远一样,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其实不管是崔道远,还是另一个人,在手握重兵,一人独大的情况下,时间久了都会野心膨胀,毕竟人性最经不住考验。”归根结底,朝廷的制度本身就有问题。
怎么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历代帝王都要考虑。邱敏参考宋明清三朝的兵制,为了防止武将叛乱,通用的做法就是以文官节制武官。
文官制军会有各种弊端,但是一个武将利用军队实现个人阴谋的后果,远比一个文官的贪腐来得严重。至少宋明清三朝灭亡,都不是亡在本国武将作乱上,就算是现代社会,像英美等国也一样是文官控制军队。
从前因为战事还没平息,邱敏本想等战争结束后再让沐泽改革军制,但现在问题提前暴露出来,她参考古今中外各朝各国的做法,和沐泽商量朝廷以后军制改革的方向。
然而沐泽的情绪却不高,邱敏也不知道自己说的他听进去多少,更别提让他跟自己一起研究。一连数日,他时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奏折也不批改,各地送来的奏报积压在案头,堆得像座小山,这些奏折不全是重要的事,可如果皇帝不回复批示,官员就没法继续开展工作。
邱敏看奏折实在积压太多,主动挑出些比较急的事念给他听,希望他听完后能提笔批改,然而沐泽听完后还是发呆。邱敏无法,只好在念完奏折的内容后,再提出解决方案,问沐泽这样行不行?沐泽基本没听她说什么,邱敏问他行不行,他全都点头,于是邱敏就代笔写在奏折上,以前沐泽不方便亲自写字批改的时候,她也帮着代笔写过。到了后来,她也问烦了,一般的事情她连问都懒得问,直接回复。她在沐泽身边多年,从沐泽亲政起,就时常参与朝廷的决策,两人的意见基本接近,沐泽现在情绪低落不想管事,邱敏便自己看着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邱敏的孕吐状况逐渐减轻,有时一天也就吐一次,身体恢复了人精神也好,帮沐泽代批部分奏折倒也不累。其实邱敏觉得现在的形势对朝廷有利。和八年前叛军南侵时的局面不同,这八年里,卢琛反了他爹,他爹的手下又反了卢琛,叛军内部经过一轮一轮的夺/权、清洗、分裂,声势早不如曾经那般浩大。行动上也从曾经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不能对朝廷构成威胁,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朝廷将他们逐个收拾掉。
然而沐泽现在连奏折都不想看,邱敏猜测他大概是怕看到坏消息,她也不忍心对他说重话,只希望他快点从这种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邱敏代批的奏折,沐泽其实有看过,邱敏批奏折很简单,有时甚至简短的就回复几个字,“可”、“否”、“知道了”,具体的让下面的大臣自己看着办,有问题再上报。如果是他批改,他一般会写很多字,明确指示大臣具体怎么做,不放心还派太监去监督。
以前邱敏笑他太爱操心,喜欢事事掌控,天生就是个受苦受累的命。官员办事难免遇到突发事件,皇帝在深宫中不能及时知道消息,也不了解实际情况,倒不如放权让官员自己去做。太监固然可以充当皇帝的耳目,但是派多了,让臣子整日处在被监视的阴影下,反而会畏首畏尾不敢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时候他没把邱敏的话当回事。现在想想,这次围邺城最后会让卢琛跑出来,就是因为他操心过度,不肯放权。
一开始他设陷阱将卢琛困住,致使河北、辽宁叛军分裂,效果很不错,如果那个时候,他肯任命元帅统一指挥攻城,卢琛必死。然而他不敢,怕军权旁落,宁可多耗时间,多费钱粮去围卢琛,想耗死他。原在崔国公手下担任将军的马遂,就多次告诫过他,围城日久恐会生变,当派一个元帅统一节度大军,一举攻城歼灭卢琛。可是他想平衡这些武将的权利,让他们相互制衡,所以没有提拔马遂当元帅。现在看来,军事毕竟不是政治,军队需要至上而下的统一号令,平衡权术用在军队中,只会导致号令不一,给敌人可趁之机。沐泽合上奏折,忽然灰心丧气,觉得也许邱敏比他更适合管理国家。
邱敏对沐泽的精神状态比较担心,他很少有这么消沉的时候。邱敏想他毕竟才十八岁,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就受挫,可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次军事上的失败,损失朝廷还承受得起,而且主力部队没什么伤亡,邱敏觉得沐泽实在没必要这么消沉,她想让沐泽开心些,安排一些能让他高兴的活动
喜欢皇后,朕是你的真桃花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