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军火!军火!
重要的话说三遍。
匡扶社稷,拯救危亡,为了塔斯曼帝国能平定叛乱,或者继续苟延残喘,该国的武器采购人员和军工部门也是蛮拼的。本章将讲述这些人在帝国亡国路上发生的故事。
迪尔战役后几个月,战备军火库存耗光了,帝**的自产军火真的断了供应。
枪是男人的胆,炮是军队的魂。可没有枪炮怎么办?
没关系。“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这只能是歌词,这种话从来都是胡诌。只有最不要脸的游击队才能唱出这样脱离战争实际情况的歌谣,并谓之以革命浪漫主义。信这话那就是各类兴奋剂或麻醉剂用多了,脑子出问题了。敌人是给你“造”了枪,但你也得花钱买。“想要本老总的枪”,“大洋拿来”。
“可历史上确实……”。道理很简单,某人常买彩票,偶尔中了一次彩票,或者某人运气够好,在街上捡着一张百元大钞,但是不是每个人每次都有这样的运气,指望这种事情生活也真是不靠谱。
在某政权的整个游击队战斗历史时期,某军的主要军火来源其实是花钱买。当然,战场缴获也是一个组成部分,但最主要的还是花钱从各路军阀手里买。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等等,都跟后来的某政府军进行过地下军火交易。《长征》一片中,某位大言不惭的透漏了半个历史事实:某军阀给了红军7000条枪。枪是给了红军,但红军也执行纪律,付了大洋。
“红军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当务之急是补充武器弹药。但由于敌军的封锁,武器很不好购买。根据地虽然几经周折,获得了一些购买武器的渠道,但价格普遍很高。比如买一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七九式步枪,价格在25块银元,而一支驳壳枪的价格高达120块银元。”
“后来,红军改为从敌军士兵手里购买“二手枪”。“二手枪”价格相对便宜,其来源主要是逃兵。当时因为军阀多贪污士兵的军饷,导致士兵经常携枪逃跑。开始时,一支半新的二手步枪在根据地最多可以卖到20块银元。后来,更多的敌军士兵发现了这个生财秘诀后,都“积极”把枪卖给红军,拿到钱后再投靠其他军阀的军队,领了枪后再卖给红军,如此循环不已。此生财之道逐渐传播开来后,前来卖枪的敌军士兵越来越多,“二手枪”的价格急剧下跌,最低的时候红军花3块银元就能买到一支步枪。”
历史上的支这军队进入对日作战时期后,大多数军火依然不是缴获的,而是来自各类军火贸易、自家军工自造、苏联援助,政府配发。真正从日军和伪军那里,通过战斗抢来、缴获来的军火最多不过占装备总量的三成,这还得算上伪军卖的枪。要知道,战场上跟日军这样的敌军交手,如果想缴获十支步枪,那至少要击毙十名日军,这意味着你的部队平均要付出20条到50条士兵的生命。当然,这些士兵的武器也可能在战斗中损坏。个别部队在个别战斗中可能占过便宜,大便宜,但整体战争各类战斗平均起来,战斗中丧失的武器远远多于缴获到的武器。面对强敌,指望战斗缴获来维持扩充军备,完全是不可能的。
至于后来的内战中,那支久经战火煎熬的政府军早已经是疲惫不堪,沦为了只有少数部队才有战斗精神的弱敌,那只能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了。这里再爆点料:那场内战中,街坊军的武器很多都是来自苏联的,苏军缴获的德军军火,苏军接受的美苏援助军火,苏军赠送的日本关东军军火,数量自己去想,看看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你总能明白的。内战到了后期,攻军武器富余,后方治安民兵都用上了连发卡宾枪,地方治安武装的火力居然能完全压制对方正规军。至于新政府家的正规军,各种火力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对敌方早已是完全碾压态势。
在辽沈战役打锦州时,解放军集结起1000余门大炮对锦州实施了炮击,炮火数量超过光头军;解放太原时,解放军总共投入了三个炮兵师,其中一个师是四野增援的,该师有两个有大口径日式、美式榴弹炮重炮团、一个野榴炮团(这种团一个营的火炮编制数量比光头嫡系编制的一个独立炮兵团都多。)和两个高射炮连。三个炮兵师共计拥有各类火炮1233门,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榴弹炮数量10倍于光头守军,取得绝对压倒性优势;在济南战役使用了500余门大中口径火炮;天津战役使用了1000余门大口径火炮。
“看看那些大炮吧,这才是胜利者的面相。”你也可以想象出这些大炮是从哪里来的,光头哥的前政府军可没装备过如此数量的重炮。某国内战中,某支红旗军队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装备了数量惊人的火炮。历史上正规军都是很重视火炮的,只是国别不同战术不同,具体程度上有些区别罢了。
(如果没有大炮会怎样?指望机枪迫击炮手榴弹打攻坚战,那是必然药丸的草根乞丐暴力团伙和土匪游击队能做出的唯一选择。没有炮,仅是依靠手榴弹和机关枪,那可是连稍微像样的要塞化阵地都攻不下来的,也根本不可能打赢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无政府状态下,土匪攻打武装村民据守的土围子,这可不叫战争,只能算是团伙涉枪暴力刑事犯罪。)
这部作品里的塔斯曼帝**队,即使在冷兵器时代,也是很重视投石机和弩炮
喜欢大国杀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