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谈谈军事改革前帝**装备的老式火枪,包括步兵手里的长火枪和骑兵用的短火铳。
火枪时代开始
轻武器方面,塔斯曼帝**在上轮纪元z世纪时期就有装备火枪的记载了。帝国陆军在z世纪20年代就接触到火枪了,那时的火枪技术上还不成熟,威力实在不咋地,精度几乎没有,那时中央大陆最好的火枪就像是双管猎枪版明军三眼铳。随着技术进步,这种武器威力和精度都上去了。z世纪60年代,帝**组建了第一支建制火枪部队,装备了高价买来的2000支火枪,遂发双管猎枪。这是塔斯曼帝国向热兵器过度的一次伟大尝试,同时也是一次武器性能战术实验。这支部队在战场上表现不俗,实验非常成功,但帝**还是没有大量装备火枪。原因很简单,这种武器价格昂贵,对金属加工技术落后的帝国来说大量装备起来成本很高,无论大量自行制造还是从外国人那里买。其次,与冷兵器相比,这种武器的使用成本也高,易损耗,不可靠,过于娇贵。帝**放下火枪,却看上了火药。各种火药推进兵器(类似于大韩冥国神机箭,《武经纪要》一窝蜂)和火药杀伤兵器(各种规格的投石机抛射型火药包,纸壳铁壳的投掷型惊天雷)被制造出来大量装备部队。帝**认为这就是火器化,种种身管火器被弃置一旁。最终,帝**与第一次真正的火器化机遇失之交臂。文明人真的应该感谢上帝。(那时塔斯曼帝国的军工技术也够呛能发展出像样的身管火器。)
转眼到了a世纪,a35年,帝**在巴克里亚战争中惨败,对方不计成本大量使用远射火枪火炮,尤其是那些火炮,打的远,打的准,打的狠,让帝**的各种大威力特色火器彻底报废,也把这个技术落后的帝国给打醒了。a世纪40年代,塔斯曼帝国开始大规模备火枪火炮,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这些武器并投巨资引进技术进行仿制。当时的帝国饥不择食,多方引进,多地仿制,火器的规格自然是五花八门。
步枪制式化遥遥无期
一百多年,几经变革。塔斯曼帝国在a世纪90年代将所有的地方火炮工厂收归中央,所有的火炮工匠集中到物料产品运输便利的维拉和首都罗塔附近的达达洛尔要塞。b世纪初期,帝国的火炮已经实现了全面制式化,由国家军工厂制造,采用统一规格。b世纪20年代,达达洛尔要塞取代维拉,成为帝国境内唯一的火炮制造基地。
与火炮相比,火枪的生产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帝**是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制式火枪的,但每支建制军队(千人队)都有自己的小制式,最多也就是在军区或者军分区范围内统一了武器口径。这其实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后勤部门可能会很烦。但好在帝国没有统一的步兵弹药供给体系,各部队后勤部门也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各部队后勤部门自行订购采买军械弹药。国家的军队军需处主要负责协调调配运输力量,运输各类军资补给被服军饷、也就是吃的喝的穿的花的,“顺便给xx部队把弹药运过去”。另外,很多部队是在当地就近购买定制弹药的,军需处也就省心了。
在思迪奥皇帝“黄金军购”军事改革前,帝**装备的步兵火枪型号口径庞杂,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口径就多达20余种,具体型号上百种。按照现存的资料来看,这些火枪的长度一般来说是在100c和2.5cm之间;均采用遂发击发射击的方式,发射时拨动扳机,弹药为铅弹,圆球弹型或者米尼弹型,前膛装填,最大有效射程80到120米,最大射程能到200米以上。这些火枪的重量基本都在十公斤以下,多为6.5公斤到8公斤。与现代枪械相比,着实是太重了,与塔斯曼弯刀(帝**标准破甲弯刀重4.5kg,身长45.6cm)相比,还是冷兵器顺手。
粗制滥造的骑兵火枪
骑兵火铳方面,帝**一直认为骑兵是突击兵种,是用来冲阵的,是用来近距离搏杀的。蒙古军队那种打击后撤离的战术帝**曾试探性的使用过,但帝国遇到的敌军大都披甲用弩带坚盾,帝国骑兵曾经的敌人也都是些重甲大盾的硬仗部队,成吉思汗的骑兵弓箭机动狙击战术完全不适用,没射死多少敌人,射人家的骑兵反倒被人家射成刺猬。
骑兵的使用方式决定了骑兵手里的火铳只能是一种一次性武器。
火枪在接敌时给敌军当头一击,“挫敌兵锋”,因此要有威慑力。
火枪打一发就得赶紧扔到马鞍侧后的筐子里,拔出破甲重弯刀与敌近距离搏杀,要便于操作。
火枪这一枪尽量得让这个骑兵够本,要有杀伤力,要一击致命。
因上述原因,帝**骑兵大多采用大口径骑兵短火枪,口径基本都在16),长度最长不超过38厘米,基本都在35厘米以内,火枪重量也较轻、很多都在两公斤以内。因为是近战一次性武器,所以不需要很好的精度,基本都粗制滥造,价格也够便宜,甚至可以打完了就扔。
b世纪30年代起,很多骑兵部队开始使用从国外购买的定装弹药制式手枪替代了原来的单发火铳。到了b世纪40年代,绝大多数火铳骑兵部队都自行换装了外国手枪。枪械种类上,基本都是大口径柯尔特转轮等可连续射击的非闭锁枪机结构手枪。这一武器装备的变化使得很多骑兵部队完全使用手枪作战,因为单凭手枪连续射击就能击垮敌阵。连发枪虽在手,马刀并未被冷落一旁,
喜欢大国杀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