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能这么想就好,你得注意身子骨,少沉迷酒色。”
“什么酒色?我就你弟媳妇一个女人。”薛二郎一边走一边说,“这辈子有她一个,我便知足了。”
薛崇训听罢不禁有些意外,长大后他就很少和二弟住一起,刚才听他这么一说还是个有情有意的郎君?
二人进了前院的一间上房,薛二郎一面吩咐家奴准备酒菜,一面招呼薛崇训到榻上对坐饮酒。
见二郎提起酒壶斟酒的时候又咳嗽起来,薛崇训便随口道:“少倒点,你这身体怎地如此弱?”
二郎笑道:“一直就这样,长兄又不是不知道。”
薛崇训端起面前的酒杯仰头就倒下去,“哈”地呼出一口气:“母亲正在气头上才会削去你的王位,等过些日子我帮你劝劝,说不定咱们兄弟俩又能重聚长安一块喝酒。”
二郎摇头笑道:“我的事长兄不必担心,以前就料到可能有这么个结局。当时母亲和李三郎水火不容,我虽然看好三郎,但这种事儿谁能说清楚?我也没什么好瞒着长兄的心思,当时我就没打算帮母亲,就算成事不定是好事,如果没成,我死了叫你那弟媳妇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怎么办?我那样选择,确是两头不讨好,无论谁赢,我也不可能再有更大的风光,但也不会万劫不复,长兄说是不是?现在我不是活得好好的?我倒是想劝劝长兄,长安这水仍然很浑,您还得注意一些。”
薛崇训沉吟道:“此话怎讲?”
二郎神色一冷:“长兄至少有两处危险。第一,人心,人心不在女人当政,所以表面上李三郎一败涂地,但只要他一天没死,就还有机会;第二,母亲百年之后,谁当国?恐怕还是李家的人吧,到那时长兄何去何从?您可以看看外祖母那边的武三思,可有什么好结局。倒是咱们兄弟俩那继父一直埋头做人,得了个寿终正寝。”
薛崇训皱眉沉思,自己这弟弟平日性子阴沉,但确实有几分远见的。
这时二郎又道:“这些年政局动荡,多少世家大族家破人亡灰飞烟灭,咱们薛家走到现在这一步实在也不容易。早年伯父以谋逆身死,先父也受牵连获罪,到了咱们兄弟这一代反倒风光无限了,前两年我是郡王,现在该长兄封郡王……唉,长兄保重吧。”
二郎的眼睛里竟然冒出一种沧桑之感来,和他二十出头的年纪很不相符。
薛崇训琢磨着二郎的话,沉吟许久,心道二郎说的也有八分道理,可薛崇训的处境和二郎不同,他可以退,薛崇训还如何退?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就是个很好例子,出身在那里摆着就是个威胁,只要失败,进是死退也是死。
既然如此,不如迎流而上!
坐以待毙是薛崇训最深恶痛绝的事;放手一搏他很是喜欢。前世他作为一个屁民就在苦苦挣扎中没有出头之日,活得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想什么都得不到,处处装孙子;今生既然有了一定的条件,为什么还要继续装孙子?
凭什么要处处退让,凭什么老子喜欢的女人要送给吐蕃?忍气吞声?扯淡,让别人忍气吞声去!
更大的权力与实力,**在他心中慢慢形成……
第三十二章孙娘
恍若仙境的大明宫中,太腋池上的三座仙山漂浮在烟波水雾之中,即使远在西方的拂菻国(拜占庭)也有人谈起这个小小的湖泊。如此闻名遐迩的胜景东畔,这处幽静的小院却有如世外桃源。一进的院子,里面栽着三五颗杏树,晚春季节正是落花阵阵,满院子白花花的花瓣,它们慢慢地凋落,却从未停息,打扫也是无用。偶尔有人从这边经过,注意到它也只会说:今上以前住过这里呢。
而现在这里安置的是李妍儿母女。已是黄昏时分,这时李妍儿刚从金城那里玩耍回来,她一进院子便感觉到了冷清,以前习惯了热闹的生活,这时她不禁翘了小嘴,一脸的失落。还好她娘孙氏不爱出门,一般都在家里,李妍儿便喊了一声。
孙氏听到女儿的声音,便从门边的一间屋子里走出来。李妍儿一瞧顿时愕然,只见孙氏灰头土脸的,头发上还有蜘蛛网,脸上也全是灰尘。
“娘,你在做什么,怎么弄成这样啦?”李妍儿瞪大了眼睛,想笑又笑不出来。
孙氏倒一本正经地说:“我把这间屋打扫出来,再托人买些锅盆碗筷回来,以后咱们好自己做饭,省得闹心。”
李妍儿听罢高兴起来:“又可以吃娘亲手做的东西啦,我要吃卯羹,还有御黄王母饭!”
孙氏叹了一口气道:“以后再说吧……堂屋里那只兔子该喂食了,你去瞧瞧。”
“哦。”李妍儿见母亲的脸色并不好,只得怏怏地应了一声,向北面的屋子走去。
孙氏脸上的忧虑依然,宫里那些势利人的算计,她并不是很放在心上,以前在王府上就见得多了,大不了处处忍让一点就过去了,比如尚食局送的饭菜不干净,那自己做就是;让她无法释怀的还是前景堪忧。
如果生的不是个女儿,而是个儿子就好了,作为李家的后代总归会有一定的待遇,母亲也能跟着儿子过活不是;可女儿就不同,李妍儿终究要嫁人,世上哪有嫁女儿连丈母娘一起过去的?
孙氏十四岁生李妍儿,如今才二十七岁,她也想过改嫁,在唐朝改嫁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只是对某些人,比如平民百姓和公主(太平就改嫁过一次);但作为王妃,身份就尴
喜欢天可汗(YD)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