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庄:“……”本来我还挺感动的,可你后面那句话怎么听得这么欠揍呢?
————————————————————
几日后……
时近晌午,荆轲一行人逐渐接近咸阳,再往前几里路,城门便已在望,每个人的心都不由紧绷了起来。
八百里秦川上的秦国帝都——咸阳城,犹似一条盘踞关中腹地、安稳沉睡的巨蟒。四周地势开阔,河流密布,田地肥沃。随着秦国统一大业的进展,宫殿自渭河两岸不断向四周延伸扩展,血泪记录着秦国逐序并吞各国的辉煌战绩。
廷尉李斯出城相迎。
对于李斯,荆轲是闻名已久。他来秦之前,曾听太子丹纵论秦国大臣,得知李斯原本是楚国上蔡人,师从大儒荀子。学成之后,眼见楚王昏庸,胸无大志,六国日趋衰弱,无从建天下奇功,乃远游秦国,先拜在秦相吕不韦门下,后得宠于秦王嬴政,因献离间诸侯君臣之计,拜为客卿。吕不韦死后,李斯以辅佐之功,升为廷尉,掌管秦国律法。
如今,秦王派李斯亲迎,显然是对燕国此次出使十分重视。荆轲心中暗暗欣喜,想必铜匣中的礼物已顺利起了作用,不由加重力道,稳稳捧住手中铜匣。
荆轲仔细打量李斯,见他举止从容,气度不凡,不怒自威,锐利的眼神,仿佛能一眼看进人的心里。荆轲明白此人不易对付,但要见秦王,首先便要过他这一关,当下深深一礼,道:“小国使臣,怎敢有劳廷尉大人远迎!”
李斯沉稳道:“燕王委先生来朝,从此秦燕两国结成同盟之好,那是何等大事?大王十分重视此事,李斯理当如此。”
荆轲微笑道:“能得贵国大王如此看重,敝国深感荣幸。不知大王欲何时召见,我期待亲手献上敝国朝礼。”
李斯微微一笑,故弄玄虚道:“此时大王尚未下旨。燕国来朝,乃头等大事,礼节上是万不可轻疏的,接见使臣一事还有待充分准备。”
荆轲心中微微一沉,知道秦王仍旧对自己此行多有防备,唯有不动声色,等待召见。
李斯将荆轲一行人安置在秦苑内,看见韩陵时没有丝毫惊讶,平平淡淡看了他一眼就收回了目光。韩陵为他的演技默默点了个赞。
他们所住的地方与秦王所居的王宫相距约五里。
住进来第二日,就有侍人塞给卫庄一片布帛,邀请卫庄和韩陵前去一见,地点便在扶风楼。
扶风楼是什么?那是韩陵第一次看见卫庄的地方。虽然那时,两人各坐两边,不过是轻描淡写地互看了一眼,没有任何言语。但是初见之所,对于两个刚刚互通心意的恋人来说,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见“3·咸阳之行少年游”)
韩陵很是轻松无压力地拉着卫庄赴约去了。
扶风楼是咸阳城中最大的一家酒楼,门廊上刻着两个篆书写着“扶风”还是李斯的手笔。李斯擅长书法这件事韩陵一开始还真不知道,他的历史还没好到那一步,那是后来听韩非说的。
韩陵进的是三楼的包厢,李斯已经施施然坐在里面等候了。
“李大哥,别来无恙啊。”韩陵对着这位向来是随意的,李斯也从不在乎这一点。
卫庄拱手一拜:“见过李大人。”
李斯点点头应了两人,看了看韩陵说道:“越之,你怎么来了秦国,平日里三请四请都不肯来的。”
李斯指的是自家哥哥韩非写的信,这些年韩非与他只通过信件交流,韩非身份特殊不能随意走动,而韩陵又不想来秦国。
至于这个“越之”,是韩非为韩陵取得字。二十而冠,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韩陵二十岁时,韩国已亡,字为长者或尊者的祝福。韩陵的亲人中还管着韩陵的不就一个哥哥了,干脆由韩非取了一个。而韩陵自己甚少与人打交道,几乎没有用过,所以这个字除了李斯和韩非就没人这么叫了。
韩陵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在李斯对面跪坐下来,一边说道:“这不是想哥哥了嘛,正好你又让我去燕国帮忙,我就顺带走一趟了。”
李斯也不知是真信还是假信了,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看向卫庄:“现在如何了?”
卫庄平淡开口回答道:“荆轲一行人已经做好准备了,具体行动只有荆轲一人知道,连秦舞阳那里也打探不出荆轲打算如何行刺。”
李斯沉吟道:“昨日,秦宫里发生了一件事。”
韩陵挑眉,卫庄沉默,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静等李斯说完。
“你们可知道丽姬?”李斯虽然是问句但丝毫没有要两人回答的意思,自顾自地说下去,“公孙羽是当年卫国濮阳城的军事统帅,此人本系卫国贵族,又是兵法名师鬼谷子的嫡传弟子,不仅精通韬略,在剑术上也极有造诣,为当时剑术名家之一。他的弟子荆轲,便是如今的燕国专使。而丽姬,就是公孙羽的孙女,她的艳名当时远播齐鲁、惊动天下,乃是诸王众侯争先恐后欲求
喜欢(秦时明月同人)这不是重点请大家收藏:(m.aszw.win),爱上中文网更新速度最快。